English

坦坦荡荡梁晓声

1999-12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江苏锡兴集团公司 苏迅 我有话说

梁晓声先生在11月8日的《中国青年报》文学版上撰文《写作与语文》,谈到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缘起和征途中的种种失误。他说:“获全国小说奖以后,我曾不无得意地作如是想——那么现在,就语文而言,我再也不必因自己实际上只读到初中三年而叹浅薄了!在我写作的前十余年始终有这一种得意心理,直至近年才意识到我想错了。语文学识的有限,每每直接影响我写作的质量。”文中例举了作者对“华盖运”、“历下”含义的误解;对“身无彩凤双飞翼”和“悲欣交集”出典的模糊;对“莘莘学子”、“耄耋”和“稼穑”读音的错出口——当有位大学生递上条子纠正他的“辛辛学子”时,请他当众读三遍。作家曾当众读过六遍。文章以“我是一个大龄语文自修生”作结,不亢不卑,可以看出他的挚著与谦和。

在这篇文章中,梁晓声先生起首即论及对“华盖运”的误解误用,并说“此浅薄已有刘迅同志在报上指出。”我这个人喜欢独腹心思,习惯对号入座:此“刘迅”大概是指鄙人吧,他把小姓记错了。去年9月间,我读罢梁先生的《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》,发现其中作者有几点失误,就草草写了篇读书札记寄给《羊城晚报》,其中当然包括对“华盖运”的指陈。可总不见发表,想必遭了“枪毙”,报纸名气大,我的实力小,也无可奈何。今年2月份我将稿子略作修饰,先投《浙江日报》后呈《光明日报》,不料春节刚过却收到寄自羊城的样报,《梁晓声的失误》赫然站在12月24日“书趣”版头条!3月26日《光明日报》第十版头条又刊发我的《并非仅仅一位作家的失误》,时隔六天被《报刊文摘》转登。至7月9日,《浙江日报》上姗姗走来我那篇被改题为《名家笔误》的旧作。时间和空间的交叉,让一篇芜文到处现世,在我个人而言,倒是值得高兴的好事:多收百余元稿费,可以多逛一趟书店。但到底造成了“穷追不舍”的现实,斤斤于芥蒂细节,落下笑柄的反是自己。

近来看南方杂志,有文章对梁晓声先生的一部“带有世纪情结”的新著颇多微辞,大抵是指责作者在书中“自抬身价”,有“自恋情结”等等罢。另外,也有人针对这部《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》要求作者“闭上嘴巴”的。我虽对梁晓声先生的“失误”、“笔误”一路死缠,可对他的平民意识和平实文风却是真的很喜欢。我以前在一篇读书评论中曾认为“透过这部书,分明能看到一个敢说敢骂,有良心和良知的作者。他站在民本的立场,以道义为利器,不时表现出灌夫式的硬气,为当代知识分子阶层保持着一点残存的荣光”,现在也仍坚持着这个观点。至于他有时对某些人和现象骂或挖苦得是否过激,我想当代文人的东西既做不了投枪或匕首,总要努力起点藤鞭或竹棒的作用;既要用鞭棒教训害群之马,打得不痛是不成的。他的“过激”之所以会产生,而且能够存在,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得以进步的希望所在。

梁晓声先生认为,一个实际上只有初中三年级文化程度的男人成了作家,则是“不幸”或“遗憾”,我不这样认为。初中三年级的文化程度不低了,钱穆先生号称“国学大师”,启功先生是正教授,还有那位沈从文先生呢,他们都是名至实归的人物,关“文化程度”底事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